2 min read

想成為好教練?或許你不該總是比賽。

想成為好教練?或許你不該總是比賽。
Photo by Meghan Holmes / Unsplash

習慣以競賽作為目標的人,經常會以「備賽」作為展開一系列新行為的起點,一旦比賽結束,喪失外部驅動力,訓練、飲食控制那些備賽過程中會採取的行為,通常會瓦解。。

我也觀察到許多教練的職涯中,總是週而復始的比賽,把生命中絕大多數的注意力投注在一切能幫助他贏的領域上,卻忽略了比賽以外與客戶健康更具關連性的議題,甚至因為過度追求成績而犧牲健康,還把這些行為合理化。

這樣的案例絕非只出現在體適能產業中,過去Google曾招募了許多贏得比賽的程式設計師,任用一段時間後,發現這些程式設計師的工作表現皆不太理想,原因是擅長比賽的人,往往是那種容易被外界標準刺激和激勵的人,而且一個人要贏得比賽,目標會縮限在於只跟規則博奕,不考慮其他問題,更重要的是比賽是一個外部製造的驅動力,當外部驅動力不復存在,就顯得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內部驅動力。

一位教練要能夠從全人健康的角度來幫助學生,應有更開闊的眼界,跳脫備賽相關的訓練法、飲食法框架,從行為、溝通和生活等層面來盡可能創造學生的行為改變,並協助形塑真的能長期推動健康的內部驅動力。